“適合的教育”要從理想愿景轉化為現實存在,當下特別緊要的就是要做好與之相匹配的學校文化營建工作。只有構建起真正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的學校文化,切實尊重每一位學生的不同特點和稟賦,在學校集體生活中積極創(chuàng)建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獲得需要滿足和成功體驗的教育環(huán)境,欣賞每一位學生的差異,高度包容學生的表現,“適合的教育”才可能走進和融入學校的日常生活,成為辦學管校施教的魂靈和主旨追求。 組織文化學者埃德加·沙因指出,所謂組織文化,乃是一個團體在學習解決外部適應問題與內部整合問題的過程中形成的一套共享的基本假定。它主要由人工飾物、信奉的信念和價值觀,以及基本假定等不同層次的文化所構成。組織文化決定了團體成員對于什么是重要的判定,以及什么態(tài)度和行為是合適的選擇。一般而言,基本假定是內隱的、潛在的,常以習而不察的方式影響人的行為。而信念和價值觀通常是指人們日常生活中所宣稱和信奉的那些理由,盡管它們也在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日常行為,但并不必然與行為保持完全一致。人工飾物則是那些外顯可視能見的事物,如學校建筑、環(huán)境裝飾、儀器教具等所攜帶和體現出來的文化意涵,其也成為了學校文化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 從沙因的這種組織文化界定出發(fā),我們可以將學校文化看成是學校在外構關系形象、內創(chuàng)特色質量的過程中,全體師生員工為共同應對和處理教育教學及管理等問題而形成的一套共享的基本假定和價值信念,以及由此而衍生出來的行為規(guī)范和行為期望。這套共享的基本假定和價值信念,不但被學校師生員工視為理所當然,而且具有指導和規(guī)范行為的功用。滋生、滋養(yǎng)“適合的教育”的學校文化,就是全體師生員工在共同創(chuàng)建和實現“適合的教育”過程中凝聚和積淀起來的組織文化。這種支撐“適合的教育”的學校組織文化,其要點多有體現。 一是在學校組織共享的基本假定上,秉持每一位學生都有潛質、優(yōu)勢、長處和積極面的觀點,教育的根本任務是要去挖掘、彰顯和放大每一位學生身上所具有的這些潛質與優(yōu)長。教師的專業(yè)意識與能力可以透過其對每一位學生潛質與優(yōu)長的認識和激發(fā)而得以集中展現。 二是在學校組織所信奉的價值信念上,堅守每一位學生都應獲得平等公正對待的立場,學校應將尊重信任、關愛欣賞每一位學生,切實轉化為普遍遵從的組織承諾。尊重信任表明能夠全面地接納每一位學生的差異,更好地滿足每一位學生的不同需求,放手助推每一位學生的自主發(fā)展;關愛欣賞表明重視每一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積極看待每一位學生每時、每日、每月、每年發(fā)的種種變化,全力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生命成長。 三是在學校組織的人工飾物上,除了要讓樓房的內外環(huán)境裝飾、教室實驗室的功能劃分等充分服務于“適合的教育”實現目的外,眼下緊要的是,要圍繞課堂與班級,做好“適合的教育”所需要的文化創(chuàng)建工作:其一,建設學生中心的課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學校教育的主要依靠力量。教育工作者和學校管理者必須知曉,沒有學生就不需要有教師,學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和價值。建設學生中心的課堂,需要教師將其課堂上所掌控的話語權、提問權、總結權,適時地返還給學生。返還話語權,意味著課堂上應給予學生足夠和充分的表達機會;返還提問權意味著在設計教學問題時要納入學生的力量,教學問題不能總是由教師來主導,學生個體或小組也可以部分地參與到問題的設計中來,由學生或者師生通過共同協(xié)商來提出教學問題;返還總結權,意味著正確答案不能總由教師來宣告,課堂教學中對于什么是正確的及什么是重要的和要掌握的這些問題,應提倡由學生小組或學生集體通過嘗試探究的方式來做出解答。其二,建設“實質性”班級。傳統(tǒng)的班級對于很多學生來說,并不具有吸引力。不少學生內在地覺得他們是被拋進了班級,班級生活中存在著失重感,感受不到自己的意義和價值,缺乏實現感和歸屬感。這種班級對于學生來說就是一種形式,于是班級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了一種“形式性”班級。顯然,這種“形式性”班級是難以滿足“適合的教育”之要求的,是與“適合的教育”之政策追求格格不入的。只有將“形式性”班級有效地轉化為“實質性”班級,“適合的教育”才有實現的班級土壤。所謂“實質性”班級是說,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其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每一位學生在班級中都能得到認可,對于所在班級具有強烈的榮譽感。要將“形式性”班級轉化為“實質性”班級,重要的是要讓每一位學生能在班級生活中感受到自己的有用性,能讓他們在參與主題班會的過程中體驗到獲得承認的滿足,通過開展更多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使每一位學生都能享受到求知學習、付出奉獻和取得成功的快樂。 總之,“適合的教育”要有與之相應的學校文化來配合,而這對學校校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正如沙因所說,“領導者要做的唯一真正重要的事情,乃是去創(chuàng)造和管理文化;而領導者獨一無二的才能也體現在他們理解和運營文化的水平上?!保◤埿缕剑?/p> 《中國教育報》2017年05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