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qū)人民法院一審審結非法出售中小學生信息案,多名被告因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獲刑。(2月18日 中國教育報) 在保護公民個人隱私方面,許多法律條文都有明確規(guī)定,如《未成年人保護法》規(guī)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個人隱私。2009年的《刑法修正案(七)》就設立了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和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2015年8月通過的《刑法修正案(九)》更是對上述犯罪進行了修改,擴大犯罪主體的范圍,罪名也相應更改為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然而,筆者反思的卻是,如果中小學生信息被無意泄露,其后果又該由誰來承擔? 在這個網(wǎng)絡信息高度發(fā)達的時代,各級教育管理部門、學?;旧隙荚诶肣Q群、微信群來傳遞信息,諸如學生花名冊、成績信息、報考信息等常常在網(wǎng)絡上被傳來傳去。當然,這樣做確實方便了工作,但是由于在QQ群、微信群中傳遞的信息一般都是面向全體群成員的,毫無任何保密措施可言,一旦被有心人利用,極易導致信息泄露。如果教師和相關管理人員本身并沒有主觀意愿參與學生信息的非法買賣,卻因為自身缺乏保密意識,才造成了學生信息的外泄,對此造成的法律后果,他們又豈能置身事外? 其實,在近年來的普法宣傳、考試中,便有相關保密法律知識的內容,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這并沒有引起教師們乃至相關部門的重視,培訓、考試等流于形式,教師們對相關法律知識仍是一知半解,也根本沒有從思想上引起重視。 要知道,學生個人信息的被泄露、販賣,不僅有可能使家長蒙受經(jīng)濟損失,更可能威脅到學生的人身安全,給家庭、學校造成難以預料的后果。因此,加強教師的保密意識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相關部門、教師個人都應當從思想上高度重視,在行動上更是要小心謹慎,切實履行自己的職責,防止泄密失密事件的發(fā)生。而要加強教師的保密意識,相關部門應切實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開展保密教育,將保密教育納入到教師的日常培訓、學習之中,讓教師通過不斷地學習,時刻保持清醒的認識,樹立起與時俱進的保密觀,學會基本的防竊密、防泄密技能。 二是規(guī)范文件傳送流程,對一些有可能涉及到機密、個人隱私的文件和材料應當采取更加安全可靠的渠道進行傳遞,而不是在毫無任何安全保障的QQ群、微信群中“大搖大擺”地公之于眾,從而從源頭上消滅無意失密泄密的可能。 三是嚴格監(jiān)管,加大追責力度。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建立健全保密監(jiān)管機制,制訂相關保密制度,完善管控規(guī)范和措施,加大制度執(zhí)行力度,筑牢保密防線。 新時期有新挑戰(zhàn),網(wǎng)絡時代的保密意識應當是教師們最不應回避的必修課程。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增強保密觀念,提高保密意識,才能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為學生營造一個安定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讓家長放心,讓學生安心,也讓自己舒心。 ?。ㄗ髡咧苄l(wèi)軍,蒲公英評論獨立評論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