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12 08:56] 瀏覽次數(shù):3102
來源:《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雜志社 作者:鄭麗娟
親子關系在心理學中指的是父母與子女之間建立的特定關系。在個體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過程中,父母的思維模式會影響其孩子思維模式的形成進而影響其學業(yè)成績。斯坦福大學心理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在其《終身成長》一書中把人的思維模式分成了固定型思維模式和成長型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模式認為人的才能一成不變。成長型思維模式認為人的能力可以努力培養(yǎng)。
一、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對孩子思維模式的影響
孩子一出生就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強烈的好奇,興致勃勃開始學習吃飯、說話、走路,噎著了、磕了、碰了也不害怕和退縮,像個勇敢無畏的戰(zhàn)士。從何時起,他們開始怕這、怕那,變得跟以往不一樣了呢?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是一面鏡子,孩子是通過父母一言一行的反饋來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的。孩子們對父母反饋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極其敏感和關注。父母習慣于對孩子的言行進行評價。比如,“你學得真快,你真聰明!”“你太棒了!” 父母認為,鼓勵表揚孩子的話可以讓孩子增強信心,可孩子是這樣解讀信息的,“若學東西速度不快意味著我不聰明。”“若我努力學習,意味著我不夠聰明。”孩子們?yōu)榱俗C明自己是聰明的、優(yōu)秀的,選擇容易的題目、難度不大的項目,以免被人們發(fā)現(xiàn)自己不聰明。從那時起,面對挑戰(zhàn)和挫折,只會逃避、不再努力,止步不前?;蛘呤恰斑@么簡單,你都不會!”“你太愚蠢了!”孩子們會對父母傳達的這種信息深信不疑,認為自己天生愚笨,再努力也是無濟于事,停止付出和努力。
父母對孩子智力、能力進行評定,就是在向孩子傳遞一種固定型思維模式。孩子在被養(yǎng)育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固定型思維模式。
二、不同思維模式的父母對孩子學業(yè)成績的影響
我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研究不同思維模式的父母對孩子的學業(yè)成績的影響。
第一,對能力的評價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父母,喜歡采用好壞、高低、是非、聰明愚笨等二元對立的世界觀來評價孩子的能力。這樣的評價容易陷入絕對化。他們的孩子只會對反映其能力高低的反饋展現(xiàn)興趣。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結果的好壞對錯上,而對幫助其成長學習的信息不感興趣。成長型思維模式的父母,相信孩子能力可以培養(yǎng),接納孩子的現(xiàn)有水平,既不夸大,也不縮小。協(xié)助孩子設定合適的學習目標,尋找正確的途徑和方法,鼓勵孩子努力學習實踐,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
第二,對成敗的看法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父母認為,聰明的孩子應該考上名校才是成功的。這讓他們的孩子害怕冒險、擔心出丑,只做目前能做的事情,遇到挑戰(zhàn)就會退縮,固步自封。如果孩子在一次考試中失敗了,就認為他們是一無是處的失敗者。固定型思維模式的父母把一次考試失敗的行為看成了一成不變的失敗者身份。成長型思維模式的父母,則認為成功是自己通過不斷學習,實現(xiàn)自己能力的拓展。失敗只是自我成長獲取經驗的一種方式,讓自己在失敗和挫折中不斷成長。孩子則會從中學到對待失敗的成長型的思維方式。
第三,對努力的看法
固定型思維模式的父母,認為努力學習的人是無能的人。有能力的人是不需要為學習付出努力的。成長型思維模式的父母,認為天才也需要努力才能成長。杰出并非一種天賦,而是一種人人都可以學習的技巧。他們的孩子則對能提高知識水平的信息給予高度關注,并且認為人的能力是不斷成長的,學習才是第一要務。
三、傳播成長型思維模式協(xié)助孩子提高學業(yè)成績
父母傳播成長型思維模式,對他們孩子提高學業(yè)成績至關重要。那么,我們父母應該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成長型思維模式?
卡羅爾·德韋克提出,對孩子頭腦和天賦給予表揚,會損害他們學習的動力和表現(xiàn)。比如,我們現(xiàn)在提倡賞識教育,于是父母常對孩子說:“你很聰明,相信你一定能行?!笨僧敽⒆佑龅诫y題時很努力,卻發(fā)現(xiàn)自己還是不會時,他們立即對自己產生懷疑,原來父母只是安慰自己,自己很愚蠢。而事實上父母并沒有告訴孩子努力的途徑。正確的做法是父母要避免對孩子的智力和才能做出表揚,而是應該對他們通過自身的學習、實踐、堅持不懈和有效的學習策略達到成就的這個努力過程做出表揚。并且在跟他們談到其成就時,更傾向于表示自己欣賞和贊揚他們所付出的努力和做出的選擇。這就是一種成長型的思維模式,你是一個不斷成長的人,我對你的成長很有興趣。
當孩子遭遇挫折時,父母要對挫折表現(xiàn)出興趣,引導孩子面對和處理挫折,把挫折視作學習的好機會。倘若這時父母給孩子傳達這樣的信息,這道題超綱了,這種類型的題目沒有那么重要,今天你心情不好,本來是可以解答出來,等等。這些做法或許可以暫時防止孩子失望,但是從長遠來看,卻有著很大的危害。他們將無法從失敗中很好地學習。孩子需要誠實而有建設性的反饋。例如,“我知道你的感受。你對這次考試寄予厚望,而且拿出了自己最好的表現(xiàn),但是依然沒能考好,你一定感到很失望。但是你要知道,你并沒有付出100%的努力。有很多同學練習的時間都比你長,而且比你更努力。如果這是你真心想要的東西,那么你就要全身心地為此付出努力?!蔽覀儾粌H告訴了孩子真相,也同時教給他們從失敗中學習的方法,以及需要付出全部努力。
有些孩子很聰明,學習也很刻苦,可是每次一考試,就非常緊張,腦中一片空白,成績很糟糕。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怎么說,才可以讓孩子放下包袱,展現(xiàn)真實的自己?父母可以對孩子說:“當所有人都在評判你,而你卻無法展現(xiàn)自己真實水平時,感覺一定很糟。爸爸希望你知道,我們關注的是你的學習,我們知道你已經掌握了應該學習的內容。你能堅持不懈地學習,我們?yōu)槟愀械津湴??!贬槍⒆雍芸炭鄬W習,但對知識的掌握并不理想時,父母可以對孩子說:“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學習曲線,可能你需要更多時間來掌握和自如運用這個學習材料,如果你繼續(xù)堅持,最后肯定能掌握它的?!被颉懊總€人的學習方式都不同。我們應該繼續(xù)嘗試,找到適合你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父母需要營造一個充滿信任、沒有評判的氛圍。就算孩子當下水平不足,我們也要避免重新陷入固定型思維模式。父母為孩子營造一個成長的環(huán)境,做好榜樣,孩子們就不會害怕受到批評。讓孩子知道父母相信他們有成長的潛力,知道父母會全心全意地幫助他們學習。
一個好的家長,不是讓孩子覺得家長有多優(yōu)秀,而是讓孩子覺得自己很優(yōu)秀;一個好的家長,不是讓孩子覺得自己有多卑微,而是讓孩子心生源源不斷的力量,成為越來越好的自己。
(作者單位:福建省莆田第二中學)